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
10年专注环保设备研发制造 环保设备系统设计\制作\安装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400-651-4339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 案例展示四

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绿色环保重要性十篇

作者:小编 时间:2023-12-31 20:00:08 点击:

  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米乐M6官方网页版在线登录机械产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代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状态。机械产品设计与我国的经济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机械产品设计上,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应该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优化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一来满足机械产品未来发展的需求,二来体现绿色环保理念的作用,防止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体现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机械产品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是指按照设计的原理,把控好机械产品设计的尺寸、形态及大小,满足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对绿色、环保的需求,还要结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规划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案,促使机械产品的日常使用,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状态。

  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内容,分为如下四个方面。如:(1)机械产品的性能、功能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设计的全过程内;(2)绿色环保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机械产品设计中,将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一项设计条件,提倡无污染的设计运用;(3)明确机械产品与环境的关系,明确机械产品设计中出现的影响因素,利用绿色环保的设计方法,加上互联网的数据控制,排除影响因素的干扰,响应节能减排、绿色无污染的设计;(4)绿色环保理念作为机械产品设计的核心,落实循环利用和再回收。

  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增加了绿色环保理念的研究力度[1]。近几年,机械产品开发设计中,积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既可以解决机械产品设计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又可以顺应机械产品市场的发展,降低了机械产品的开发成本,保护好机械产品的设计,完善了绿色环保理念的实际运用。

  绿色环保材料,能够在机械产品设计的根本上,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其为机械产品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实现了机械产品的健康和环保。机械产品早期设计中,重点在工艺、属性等方面,忽视了材料的运用,需在机械产品的材料方面,提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参与到材料选购的过程中[2]。机械产品设计使用的材料,尽量以绿色环保材料为主,考虑到机械产品设计材料的特殊性,杜绝使用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以免有毒材料流出,破坏周围的环境并引起污染。针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如:(1)按照机械产品的设计性能,选择对应的绿色环保材料,要求绿色环保材料符合机械产品的设计需求;(2)绿色环保材料需要具备实用性的特征,注重材料与设计工艺之间的联系;(3)重点考虑机械产品的设计环境,选择相关的机械产品材料。

  绿色环保理念,指导了机械产品设计的方向,根据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引入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机械设计方面,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不能破坏机械产品的绿色性能。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内,约束经济、环境以及实用等因素,统一绿色环保设计的内容,规划产品设计的过程。列举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如:(1)机械产品设计时,提前做好绿色产品机械设计的需求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在初期设计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规划好设计过程中的回收利用、污染物处理等,全面优化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运用;(2)改善机械产品的可拆装性能,简化产品的设计过程,合理运用好资源,降低机械产品机械方面的资源,遵循绿色环保理念的原则;(3)结合机械产品设计,构建数据库,在数据库内实行绿色环保策略,为机械产品的绿色环保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系统、综合的处理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问题,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

  周期是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绿色环保理念参与的对象。机械产品设计期间,要关注周期的设计,最先研究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时注重机械产品的使用年限,拓宽整个周期设计内,绿色环保机械产品的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内,关注机械产品的周期设计,融入环保理念后,设计产品的生命周期,关注产品的使用、再利用以及后期回收等,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产品的能耗,促使机械产品的设计周期中,绿色环保成为现实[3]。绿色环保理念对周期设计提出了要求,目的是延长机械产品的使用周期,降低机械产品的资源消耗,站在全周期的角度上,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机械产品的设计师,需根据机械产品的运行原理,采取绿色环保设计的方法,促使机械产品能够发挥绿色环保的特点,保障机械产品在未来的竞争力。设计师要在机械产品项目上,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点,参与机械产品的整个制造方案、使用,合理考虑后期的回收,强调绿色环保设计的运用。机械产品绿色环保设计过程中,要防止资源发生过度消耗,注重产品资源的有效使用,排除潜在的浪费问题。2.5强调创新运用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内,强调了创新运用,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引入创新的设计思维,维护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可靠性。工业的发展及不断进步,机械产品设计面临着创新的压力,在保障创新的基础上,规划好绿色环保的理念,促使机械产品的创新发展和绿色环保,能够保持平衡一致的状态,进而推进机械产品朝向绿色化、环保化的方向进展[4]。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的创新运用中,可以提出多项操作方案,不断的修正方案内容,改革机械产品的性能,完善好产品设计方案,加强产品创新的运用。

  机械产品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必须符合开发设计的实际情况,按照具体的要求,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项目,发挥绿色环保的作用。机械产品在绿色环保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保责任,不能盲目的追求绿色环保设计而忽视了责任,保障环境与资源分配的可靠性。绿色环保理念内,机械产品设计要不断的强化和提升,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上,绿色环保理念要严格依照机械产品的设计进行,有效落实绿色环保的策略。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还要注意报废机械设备的后期设计,改变报废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经过绿色环保重新改造后,提升机械产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报废机械设备处理方面的问题,优化机械产品设计的整个周期。

  机械产品设计中,提高对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视度,积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改善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是在机械产品设计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以免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加强机械产品的设计控制,落实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作用。

  [1]照日格图,孟根岱.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浅探[J].科技风,2011,20:24.

  [2]姚峰,王静.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99.

  绿色公关是当今较流行的公关理念,又称环境公关。绿色公关要求社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重视和突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与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环保工作,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绿色公关将成为21世纪公关主潮流。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酒店在这个时候开展绿色公关,就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开展绿色公关,满足客人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改善环境状况,提高客人的生活质量,从而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长远战略。然而,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世界范围的自然资源遭到过度消耗。当今人类社会正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损加剧、大片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地球沙漠化扩大、全球气候变暖等等,造成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资源的损耗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据报道,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经济翻了两番,却付出了能源资源翻一番的高额代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量超过美国4倍,超过欧洲7倍,超过日本11倍。能源消耗强度明显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极大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虽然酒店不像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给生态和生物带来严重的破坏,但也会给环境带来程度不同的隐性或显性的污染及资源浪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从政策上、法律上对我国酒店的经营行为作了规范,要求酒店必须实现营销绿色化;国际环境保护的潮流也对我国酒店产生重大冲击,要求酒店按国际环境标准从事营销。

  环境的恶化,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商品日益博得人们的青睐。一项国际调查表明: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考虑到环境问题;77%的美国顾客承认: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物行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超市或商场采购时,都认准带有环保或绿色标志的绿色食品。酒店的客人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与健康。客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要求酒店治理环境污染,禁止向他们提供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的生活用品和食品。由此可见,在“绿色”备受关注的今天,酒店绿色公关的兴起是一种必然,它将是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战略趋势。

  酒店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日益成熟,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趋势。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行绿色公关,倡导绿色消费,提供绿色服务,构建绿色企业文化。

  酒店要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巴尔森姆旅游大酒店的总裁——司蒂芬.p.鲍尔鲍说过,要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就必须通过公关努力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公共关系管理在酒店业中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酒店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总目标实现。要达到这一目标,酒店不仅要关心自身的效益,更要注重社会的整体效益,把自身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企业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就指出“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市场”,他的这一论断正日益得到证实。同样在当今,可以这样说,谁拥有绿色公关,谁就拥有消费者。总之,绿色公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现代酒店的必然选择,酒店必须树立绿色公关观念,开发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使自己成为绿色企业。酒店在决策时必须考虑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盲目发展,搞破坏性建设,也不能超容量、超负荷地利用资源,以免破坏有限的资源,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任何一个酒店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酒店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绿色公关是树立酒店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它顺应公众的绿色消费趋势,它帮助酒店把环保形象更广泛、更直接地传递给社会大众,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好感,给酒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竞争优势。绿色公关能更好地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酒店要用绿色公关来打造品牌。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消费已逐步从“产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时代。不少企业都把发展高科技,打造高质量品牌产品,作为争夺市场的营销战略措施来实施。因为,品牌是企业在长期的坚持生产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产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如果没有前提性的品牌优势,无论何种竞争战略,无论怎样的竞争策略,绝无成功的可能。酒店业也应该开展绿色公关,来塑造酒店的良好形象,打造酒店的品牌。

  酒店的绿色管理是指将酒店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酒店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1)(research):把环保纳入酒店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酒店的环境对策:(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酒店形象。

  酒店要实施绿色管理,就必须培养全体员工的绿色公关意识。酒店的员工对于绿色酒店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人都讲绿色公关,人人都有绿色公关观念,酒店的绿色管理理念才能落实到行动中,并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酒店除了要对绿色环保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应对全体员工进行绿色公关教育和培训。通过培训,使得员工具备绿色公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当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落实酒店的绿色措施。

  酒店的绿色消费,是指客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要求使用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作为绿色产品的消费主体,酒店客人需要了解一些绿色产品及环保方面的知识,增强环保观念,并对酒店员工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客人是酒店的特殊合作伙伴,酒店应把客人视为环保的合作伙伴。为此,酒店应向客人宣传酒店的环保计划。酒店为客人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让客人认识它,了解它;并购买它,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绿色消费的精神,摒弃传统消费模式。酒店可以通过酒店的视频来进行绿色宣传;可以设酒店绿色宣传墙,进行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绿色宣传;可以在客人的房间布置非常精美的绿色宣传画;可以在客人就餐前,向客人介绍酒店的绿色食品;还可以为客人举办绿色活动,让客人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宣传酒店的绿色经营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传播绿色语言、绿色生活风格和绿色心情等绿色信息,烘托酒店强烈的绿色文化。酒店的绿色宣传,让客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绿色消费将是21世纪的消费主流,加入绿色消费者队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在消费过程中自觉选择绿色消费。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那些符合“绿色标志”(green lable)要求的产品。酒店的绿色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绝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具有改进环境条件的产品,如酒店使用的空气净化设备(除尘器、空气过滤器等),保健服务等;另一类是“相对绿色产品”,指那些可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实际或潜在损害的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燃料等。酒店的绿色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出绿色客房。酒店可以设立无烟客房楼层(无烟小楼),推出绿色客房。具体做法是:

  (1)房间符合国家的绿色标准。酒店绿色客房内的清洁卫生、环境布局、空间构图、装潢修饰、光线氛围等方面,均融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绿色因素。客房采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封闭状态下室内无异味、无噪音,各项污染物及有害气体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放置对人体有益的绿色植物。改变(使用可降解的材料)、简化或取消客房内生活、卫浴用品的包装,供应洁净的饮用水。

  (2)使用节能卡。建议在绿色房间住宿的客人使用酒店专门设计的节能卡,节能卡里列出客人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客人可以用特制的笔,在节能卡上圈出当天不需要服务的节能项目。这样,房间内的牙刷、梳子、小香皂、拖鞋等一次性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单、浴衣等客用棉织品,可以按顾客意愿更换,减少洗涤次数。实际上,枕套、被单没有脏的话,客人一般不会要求更换,只要酒店做好绿色宣传,大部分客人会愿意使用节能卡。

  2.推出绿色食品。酒店餐饮部的生产和供应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令,做到清洁生产,即对资源利用率最高,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最小的生产;积极采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害蔬菜,不出售国家禁止销售的野生保护动物。制订绿色服务规范,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制筷子,积极减少使用一次性毛巾。酒店应利用自己在食、住、行、游、购、娱中独特的地位,以及买方市场较多的市场机会,促使所有向酒店供应物品的供应商增强环保意识,要求他们同样提供绿色产品。

  3.提供绿色服务。绿色服务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酒店的绿色服务主要伴随其产品一起向消费者提供,并贯穿生产和消费全过程。

  绿色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被消费时,而且还包括提供产品和产品被消费之后。以酒店客人就餐为例:在客人点菜就餐时,餐厅服务员在推荐、介绍菜肴时不能只考虑推销产品,为企业赢利,还应考虑到客人的利益,力求做到经济实惠,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向客人推荐,提供绿色含量高的菜肴、饮料,在就餐后,必须根据环保要求对快餐容器等进行有效处理,使之不污染环境。若客人有剩菜还必须提供周到的“打包”服务。有些饭店还提供代客保管剩酒的服务,供下次消费饮用。酒店专门设一张精致的橱柜存放客人剩酒。在剩酒的酒瓶上挂上一张标签,上有酒名、客人姓名、地址、电话以及存放日期。

  酒店可以和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为酒店客人介绍能提供绿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能给客人提供绿色旅游产品。让客人能欣赏到保护较好的湖光山色,为客人创造优美的绿色人文景观,充分体现生物(包括旅游者和居民)与环境的相融性。如为客人提供文化型园林绿色景点,让客人能看到不同的文化环境生物群落,看到保护较好的风景名胜地、寺庙等的古树名木。旅行社注重旅游设施设备的绿色环保化,注重它们的美观程度、舒适程度和完好率,能为客人提供绿色旅游设施,刺激客人的消费需求。从绿色文化理念、绿色设计思想、绿色大地景观、绿色建筑设施、绿色使用功能等方面全景式、深层次、多元化体现绿色文明与绿色旅游之“精髓”。为客人提供的交通工具,应有控制污染和节能的装置,强调室内的绿色和环保。

  绿色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酒店的绿色文化建设,就是要使酒店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价值观念,并贯彻于酒店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做到在酒店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酒店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为酒店实施绿色管理打下了基础。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下,酒店在战略、组织、研发、服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于传统酒店管理的“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业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实施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绿色、环保、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保护酒店职工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培育酒店业“绿色文化”。酒店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应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酒店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酒店客人提供绿色服务,树立自身的绿色企业形象。绿色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奋进精神,使形象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1]阿尔贝特.e.库德莱,海尔文·桑德勒,著.梁佼洁,译.酒店公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以建筑的功能和性能为主要目标,很少考虑建筑材料的环境属性,这就导致了某些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了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如各种重金属、有毒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使人们在享受功能时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因为绿色设计是以环境资源为核心概念的设计过程,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其它性能,选择绿色建材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首要问题。

  生态建筑在绿色设计时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进行合理选材,同时还要加强建材的材料管理。绿色建材的材料管理主要指材料环境特征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应用。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1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和知识库。这在材料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绿色材料数据库和知识库是一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是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所需的数据和知识的有机融合与集成,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成分、各种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值、材料自然降解时间和费用等等。这些都将作为材料选择、工艺设计、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再生材料等重要数据的技术支撑。

  产品设计中所选材料是否为绿色材料,绿色程度有多大,这对材料的比较和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绿色度评价系统是衡量与评价其绿色度的基准尺度 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型指标、能耗性指标、环境性指标、工艺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等。通过对所选材料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环境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估,或将新材料的各项指标与有关环境标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对照,判断材料的绿色度。

  1、基本型。绿色环保建材基本型是指基本满足国家标准中对于绿色环保建材的使用性能与对人体无害材料的要求。在绿色建材的生产和配置当中不能使用超标的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得在产品中掺入过量的氨气、VOC、甲醛等。

  2、节能型。所谓节能型,也是绿色环保建材类型的一种。是指制造工艺采用低能耗的制造方式,例如,使用免烧低温来合成建材,以减低热量损失,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节能20%以上的保温材料就属于节能型绿色环保建材。

  3、循环型。循环性是指大量的将尾矿废渣和污泥等初次废弃物得到重新使用,在新兴技术工艺的配合下,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像日本很早利用下水道的污泥来制造生态环保的水泥,利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少渣来生产陶瓷质绿色建筑材料等,使产品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4、健康型。健康型是一种比较时髦的建筑材料。是指产品设计中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为前提,以提高生活质量,产品对人体有益的非接触性物质,这种材料具有防霉抗菌除臭调温隔热消磁调湿防静电射线,并产生负离子的功能的材料。

  1、绿色环保标识的使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了对绿色环保建材的重视程度。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环保标识的国家,1978年德国了世界上最糟的无毒无害的材料----蓝天使。挪威、丹麦为了促进绿色建筑擦料的发展也提出了健康建材的标准。该标准规定出售的建材除了标出产品的质量以为,还需要标出健康标准。我国的建材环保标识是1993公布的,2001年我国的绿色标准在全国实施。我国的绿色标准分为三个:环保标志、绿色食品、绿色选择。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促进了我国绿色环保建材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国外动态。80年代,美国建成垃圾屋、生态大厦等,这些建筑的特点就是建房时建筑材料回收率达到了65%以上,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环境保护和废物综合利用的问题。近年来,日本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材料,这种材料来源于回收的废弃超细沙,具有吸收远红外线、分解恶臭、吸湿、吸附重金属、抗菌消毒等功能。

  法国砖瓦联合会推出了一种新型材料以焙烧粘土制作成功,它具有十分优良的隔热性能,不含有植物纤维,也不含有矿物质,具有理想的无污染效果。这种建材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健康水平。

  (一)、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弱。 虽然绿色建材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理论界、环境保护部门都积极呼唤建材工业要走绿色建材的发展道路,广大消费者也企盼着绿色建材产品能进入家庭,但事实上,真正投身到绿色建材产品生产中去的生产企业并不多。许多大型的、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是专业产品生产部门,一时难以转产经营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灵活度高、易于转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较早进入绿色建材产品的行业。但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绿色产品生产管理经验,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取得质量和价格的优势,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畅,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佳,阻碍了绿色建材生产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从而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科研开发与生产相互脱节的状况比较严重,是制约我国绿色建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目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开发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一些成果因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时效”,不能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同时绿色建材产品的使用率太低,例如,我国的墙体材料改革已进行了20多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l%。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普通消费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1] 林炳怀.绿色建材及其可持续发展[J].产业透视,2003(12)

  [2] 贺海洋、王慧. 当今“绿色建材”的研究现状[ J ]. 广东建材,2004,(6)

  [3] 刘万锋.对绿色节能建材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6,(2)

  [4].顾真安,姚燕,颜碧兰.发展绿色建材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新材料产业,2010(3)

  [5]李莉.浅析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环境与机遇[J].中国集体经济,2011(28)

  [6].张玉祥.国内外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J].21世纪新型建材绿色建材论文集

  石油企业战略就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长远的谋划。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战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污染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依靠科技进步,选择清洁工艺,预防为主,实施全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行清洁生产不仅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国外污染防治的经验表明: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石油企业作为重要的资源消耗者和环境污染者,就更加有必要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战略。始终将清洁生产纳入发展战略,坚持走零污染、零排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提供清洁、优质、高效的能源产品,是中国石油企业的既定发展方针。

  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思想理念是在企业的决策、规划、实施、生产控制、流通等各个阶段都建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使环境观念深入人的思维,建立环境保护的自我意识,并贯穿于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即实现环境保护意识的全民化、大众化。建立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思想理念,可使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对人类自身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形成牢固的思想理念:第一领导重视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因素。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既需要科学管理又需要技术支撑,既需要企业员工自觉参与又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的综合工程,因此单位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作用非常关键。第二全员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提高大家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将环境保护工作变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第三审计排查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抓手。主要污染源环境保护工作审计程序是严密有序的,通过审计可以比较科学准确地确定出一个工厂、一套生产装置的主要污染源,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达到节能降耗、减少跑冒滴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染物治理难度和治理费用的目的。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思想理念在污染治理与管理的认识方面上了一个层次。结合我们的环保工作实际,如果将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思想理念和做法融入其中,我们的污染防治工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建设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决策要素之中,重视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绿色环保型石油企业的制度性保障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绿色制度,企业外部构筑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企业内部与外部协调管理。

  石油企业绿色制度管理是指围绕减少或者消除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安全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通过对绿色制度因素进行新的组合和配置,使之能创造更多的产出、具有更高的效率。绿色制度创新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重构,通过建立绿色企业组织,实现包括企业与客户集成、部门集成、信息集成与共享的绿色企业组织的整体集成模式,保证企业的预期纯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组织或个人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企业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现生态化目标。企业要实现绿色发展,还需要进行内部管理变革,实施绿色管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我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已建立起初步的法制框架。在法律的规制下,石油企业内部法治环境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这其中还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应从完善立法、健全执法、协调内部管理和尊重公众参与权、建立信息公开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的法治化。具体做法即是首先制定统一的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法律或法规,有效引导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在石油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其次是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关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和监管质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联合执法组对事件予以最终处理,既保证程序公正性,又提高执法效率;第三制订石业领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责任,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职能的联动机制,切实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效救助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地降低灾难后果。

  协调政府法制外部控制与石油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保护的管理应从企业的部门行为转化为大众化的民众行为,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这种体系的建立过程强化企业和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使建立的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社会和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环境形象,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企业实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树立形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一套行之有效、国际通行的环境保护管理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推行和实施,ISO14000认证已成为企业树立形象,加强管理,保护环境,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由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倡导持续改进的思想,对各种企业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标准体系,加强认证力度,将有利于克服进入国际市场遇到的贸易壁垒;有利于环境技术和绿色产品;有利于建立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口市场结构,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进行ISO14000认证,企业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环境行为,通过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使企业和社会更加融合,同时企业环境的改善将为企业员工创造环境安全的工作条件。

  提升石油企业绿色技术。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振兴我国石油工业的必然选择。石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为企业清洁生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准备。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绿色创新的主要内容。绿色技术要符合生态要求,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消除或减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绿色工艺创新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绿色工艺创新要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工艺,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工艺模式一清洁工艺以实现清洁生产、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高标准的绿色石油产品。绿色产品必须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面向环境,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现其可循环利用性和环境友好等。针对绿色市场需求,石油产品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必须做到不危害或少危害人体健康,易于回收、重复利用和再生,比以往更加体现低毒低害低排放等特点。石业通过燃油质量的不断改进,以及清净剂、添加剂和油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石油产品的利用效率得到空前提高,排放标准不断提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打造石业运营绿色供应链。绿色管理创新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生产、储存、转运、分销、零售和售后服务等整条供应链,包括所有协作的供应商、运输承包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在内的各环节都应实施绿色管理,引入系统和整合的思想,重视选择与符合绿色要求的供应商合作。在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的潜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开始关注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推行循环经济实施绿色供应链措施及对策设定为三步骤:第一,将绿色设计贯穿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第二,建立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合理布局,建立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通过系统长期规划,石油企业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节约能源,提高环境绩效。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1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1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1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1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1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1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3位1体”。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1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1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1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1,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1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1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1。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1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1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1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1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1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1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1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2。1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1,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4个切入点之1,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2,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1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1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4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3,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1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1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1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1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1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绿色营销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要求,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定义强调了绿色营销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注重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因此,企业在战略战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既注重按生态环境的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又强调在交换产品和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候,不会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实际上,绿色营销是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与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它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以确保企业的永续性经营。

  绿色营销是与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理念。绿色营销和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和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绿色性。绿色性是绿色营销的重要特征。首先,市场营销的理念是“绿色”的。它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强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其次,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其产业或产品应该有节约能源、资源,新型资源利用或促使资源再生利用等特点。再次,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的不仅是顾客,而是包括整个社会;考虑的不仅是近期,更着眼长远。最后,绿色营销不仅要从大自然索取,更要强化对大自然的保护,即企业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立、废弃物的处置、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营销全过程的“绿色”形象。

  2.可持续性。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实现绿色营销,从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物品采购、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包装材料、广告策划及促销方案等方面,都必须贯彻“绿色思想”,从而带动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意识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系统性。绿色营销具有系统性。不仅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营销活动,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去分析营销系统、营销环境、营销组合等重大问题,而且应用系统的思想去判断应采取的营销策略。其内容包括顾客导向理念、服务导向理念、质量导向理念、环境导向理念、文化导向理念与社会福利导向理念等。各种理念互通、互补、互相支持并加以整合,共同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

  4.整体性。绿色营销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不断变化的活动组合,是营销主体内部与外部要素、企业、消费者、环境与社会诸多要素的集成。绿色营销系统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复杂性等特点。

  5.和谐性。绿色营销的和谐性是指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其他企业的导向作用,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以及对现实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1.产品策略。绿色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过程、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具体而言:就是在设计时,考虑到资源与能源的保护与利用;生产中,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有益于公众健康。

  2.价格策略。在绿色营销活动中制定绿色价格,借助市场供求来体现绿色价值,反映经济与环境的交换关系,是在经济生活中贯彻生态价值观从根本上得到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其价格的波动无论对绿色消费的牵引,还是对企业的市场拓展都有深切的影响。

  由于绿色产品用于环保的投入增加,成本上升,且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因此在营销过程中可以采取较高定价策略。

  3.渠道策略。选择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以使“绿色分销”顺利进行,是整个绿色营销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绿色渠道与传统意义上的分销的差别在于“绿色”。它以绿色商品的生产者为起点,它以绿色商品的最终消费者为终点,绿色产品渠道网络成员都具有很强的绿色观念。

  要慎重选择中间商。中间商是生产者向消费者出售产品时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在产品分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在选择中间商时,要选择热衷环保事业和具有绿色意识的营销伙伴,建立互利、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和稳定的绿色营销网络。

  4.促销策略。绿色促销是指企业通过传播有关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帮助消费者认知绿色产品及其价值,促进绿色产品销售和绿色价值实现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绿色促销是一个由绿色推销、绿色广告、绿色公共关系和绿色营销推广等活动构成的体系。

  绿色广告。广告是产品促销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企业对产品进行广告促销,首先在广告创意上要保持“绿色”,设计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具有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情报性的广告。

  绿色公关。企业通过公关活动,使社会公众与企业广泛接触,了解企业产、供、销各环节绿色作业程序与制度,增强公众的绿色意识,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绿色营销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促进绿色营销工作的开展。

  1.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2)

  在现今社会高速发展,我国现阶段主要以工业为主,在工业发展中我们的环境也遭受了沉重的毁坏,为了可持续发展,一切会产生污染的企业我们都需要整治。在现代社会中,工业机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工业制造企业也是现今社会上产生污染的主要源头。在这种矛盾下,我们既要保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兼顾到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人们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之策,那就是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这样既满足社会发展对工业机械的需要,又没有对环境产生污染[1]。人们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到机械设计中,即体现了设计者敢于创新的胆识,更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它的提出,是人类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大创举,同时也迎合了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2]。

  绿色设计是人们对现代社会对设计的需求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思想、技术。在绿色机械设计中人们既考虑到机械设计的必要条件,使其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将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融入到机械设计中。绿色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化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绿色设计中我们主要要考虑到一下问题: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量的总称。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一个产品的设计决定了其性能和作用。在我们的绿色设计中,我们在保持机械设计必要的对质量,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注入环保的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者在最初的机械设计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能再以以前的标准来衡量一个机械设计的好坏。设计者除了要考虑其再生产中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在机械淘汰后的影响,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初就应该考虑设计产品在报废后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能够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这样就达到了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设计是为了兼顾产品的需求和环境的要求,在对环境污染最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需求量[3,4]。

  绿色设计为环境友好型技术,这要求了绿色设计者们必须在产品中融入有新意的、新鲜的、创新的思维。绿色设计的产品在退出使用之后,要尽量使其能回收利用,能自然降解或易于处理,最终目的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的减少设计材料的种类,尽量不使用有害的材料,用最少的最环保的材料做出使用的设计。绿色设计技术的关键包括在材料的选择中必须是绿色环保的、回收性要强、可拆卸性强及生命周期长等优势。一个机械产品的成功,从它的设计到生产废弃、重复利用都要考虑它各个环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的影响。在绿色设计中,对产品的要求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绿色设计做出来的产品必须对环境的污染低,材料的可回收性强,废弃材料的处理环保简便。

  机械设计中选择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既考虑到经济实用性又能够兼顾环境的保护,还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使用性,这样就符合了绿色设计的理念,也迎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张略的要求[5]。在当今社会中,刚开始人们为了一味的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没有考虑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在今后的一切工业发展中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在机械设计中注入绿色思想是意义重大的。在绿色设计中,要充分注意材料选择和环保问题,机械设计应当首选一些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污染少的材料。在设计中重视绿色环保问题,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原材料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而且,广泛的创新空间可以有效地满足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的环保问题[6]。

  国家和企业对绿色机械设计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如在矿上的设计上,矿山机械的绿色设计[7]。在石油机械设计上也应用了绿色的理念。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既保护了环境又达到了生产的需求[8,9]。

  绿色的机械设计理念不仅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应用到了,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各位机械设计师的脑海中,环保、绿色等词语在他们设计作品时会时刻浮现出来。人们正在探索其中[10],这将是以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要形式。

  当今社会,人们在经济上获得一定满足之后,对自己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特别是人们居住地环保问题。现在环保已成为世界的主题。能在当今的机械设计中加入环境保护的理念,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将会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我国的绿色制造还需要加大投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的推动绿色设计的发展。

  [1] 李国旗.就环保问题探究工业机械的设计原理及其发展[J].科技资讯,2011(21):114-114.

  [2] 卢雪红.人性化的绿色环保机械设计探讨[J].河北农机,2012,4: 039.

  [3] 梅志敏,李云云,卢伟,等.绿色选材在机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机械制造,2012,50(7):40-41.

  [4] 张红岩,郭志源.环保意识在产品设计选材中的体现与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15(2):74-77.

  [5] 刘洋君.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的选择和应用[J].湖南农机,2012,39(9).

  [6] 黄海鸿,刘光复,刘志峰,等.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多目标决[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8):131-136.

  [7] 王皓,胡宇.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矿山机械设计研究[J].世界家苑,2012(6).

  [8] 谢高明,王元敏.绿色理念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06-107.

  2008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颁布了《绿色信贷指南》,规范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道路。在金融机构方面,目前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机构仍以银行为主,其中,兴业银行是同业内第一家(2008年)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并于2012年在行内成立了可持续金融部,专门用以从事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富的经验;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发展相对成熟是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投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此外,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业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绿色保险方面,我国主要以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主,并在江苏、湖南、重庆等省市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绿色证券方面,国家环保总局对13类重污染行业公司在申请上市时设置了环保门槛,要求其公布环境信息,暂缓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碳金融方面,主要依托CDM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相继成立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2008年)、深圳排放权交易所(2010年)、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2011年),并推进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同时,我国部分省市正在积极构建区域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尝试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可以说,绿色金融在我国已经起步且具有良好的开端。

  选择绿色发展是我国避免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举,金融利用其调配资金的优势,将环保理念贯穿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制定和金融产品开发等环节中,利用金融杠杆作用促进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可以让经济活动摒弃传统的污染严重的资源能源密集型发展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所以,绿色金融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

  随着金融业和环保产业的不断融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碳金融交易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聚焦在碳排放权的计价基础上,各国货币纷纷争当碳交易的主导货币。在历史机遇期面前,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为契机,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为我国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我国绿色金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仍处于由“概念”向“实践”的过渡阶段[8]。在实践过程中,虽然有些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业务方面已经先行先试,但就整体而言,大多数金融机构仍将短期利益作为目标,将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作为工作重点,对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缺乏整体布局和战略思考,导致对绿色金融的认知水平较低,这必将使金融机构忽略社会经济和自身长远发展,阻碍金融机构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作为具体实施绿色金融的微观主体,金融机构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既然金融机构以“企业”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经济体系中,就必然具有一般企业的特性,即“追求利润最大化”。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逐利性最典型的表现是将贷款资金投向“并不那么‘绿色’的‘两高’行业”,而投资环保企业或者环保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认知程度比较低的环境下,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必定要损失一部分近期利益,带有一定“社会公益性”,这导致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数量偏少,而且大部分是出于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并未成为金融机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是否可以妥善解决金融机构“利益导向”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关乎能否在具体操作层面顺利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金融法律保障体系缺失。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七个试点省市相继在其主要的地方文件中增加了关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表述,但仅限于部门规章制度和建议指导性文件层面,自上而下的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二是绿色金融实践主体单一。目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程度相对较弱;三是融资形式上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几乎空白[9]。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仍然比较依赖“高能耗、高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对环境保护与金融业发展缺少全盘考量。加之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等外部环境建设的滞后,以及绿色金融短期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的现实,致使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习惯性地持有“观望”态度,主动性和内在动力不强。

  诚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然面临着上述问题的制约。但是,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在众多方法措施中,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按照王元龙研究员的研究结论,绿色金融体系应由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五方面构成[10]。

  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是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具体包括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制度等方面,构建思路是:借鉴先进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具体而言,借鉴“赤道原则”,健全和完善包括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在内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在完善绿色金融基本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公平原则、生态秩序原则和效率原则,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立法上要明确规定环境污染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施以严厉的约束政策,同时强化环保企业的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在构建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制度时,充分考虑收税减免、财政补贴、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绿色金融扶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税”的经验,加快推出环保税和碳税,引导各方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激发市场潜力和活力,为绿色金融发展构建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按照国际惯例,绿色金融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一系列碳信用工具交易的市场。在我国,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强,以碳交易市场为切入点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变得切实可行。具体思路:在“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基础上,尽快搭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制定市场标准与相关制度,完善CDM一级市场,培育发展服务于碳交易的中介机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在最大程度上刺激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

  要注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这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根本和关键。在信贷政策制定、业务流程管理和产品设计过程中积极引进绿色环保理念,大力推广绿色证券、绿色基金业务,逐步完善绿色保险市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碳交易市场,创新碳远期、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通过构建我国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市场[8]。

  鼓励金融机构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理念植入日常工作,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既要重视自身利益,也要顾全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严格将各项环保标准贯穿经营活动中。此外,鉴于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参与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参与主体过于单一将不利于绿色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因此,各地方政府应鼓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类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构建健康、平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同时,大力促进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借力绿色金融中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解决存在于绿色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绿色项目开发咨询、资产管理等业务,为绿色金融深入发展提供空间。

  绿色金融监管应当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全面协调监管,既包括各参与主体间的协调监管,也包括国际协调监管;二是注重监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强化监管的执行力度。在监管政策层面,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实行差别化监管[11]和激励政策。只有完善的监管机。